戲劇製作《李爾王
資料類型:新聞
題名:華岡藝展的意義
出處:自立晚報
出版地:臺北
日期:1974/4/21
語言:中文
摘要:華岡藝展目的在利用具體形象的展覽呈現思想精神,接連展出《李爾王》及《不了緣》是為透過比較其中的異同,幫助中華藝術舊型態與新意識的重建。

一年一度的華岡藝展,又在熱烈進行中。

這次展出的動態藝術,雖不包括整個中國文化學院的活象藝術,如建築藝術,家政藝術,園藝藝術及體育藝術等,而連綿三個月的藝展,將含有國劇、西劇、國樂、西樂、國舞、西舞、國畫、西畫等門類,不惟聲勢浩大,且學術兼籌,中西並顧,尤具時代意義。

中華固有藝術的復興工作,靜態範疇屬於思想精神者,比較難於領會,也難於以具象形式演示,須以無形的漸進方法培養。但屬於動態而由思想精神凝聚發揮者,則易於經欣賞者的感官吸收,反轉醞釀而成思想精神的新結構。華岡學府創辦人張其昀先生每年籌措大批費用,使華岡的部份藝術研究成果,作社會教育性的感染,把大學知行與大眾情緒溝通起來;在現代教育功能上說,算是一種新理想的實踐。

我看過華岡藝展第一環的戲劇展,他們演出莎士比亞名劇《李爾王》之後,接演王生善教授編著的《不了緣》。《李爾王》依據的人生觀,是理想和目的的無限輪轉;《不了緣》的主題,是期望與真理的澎湃交流。這裏給欣賞者一個重大啟示:華岡藝展隱現出「比較藝術」的聲息;學院派的「比較學」將因之通俗化。一般人在正統的中西藝術精華裏,比其優劣,較其異同,它對於中華藝術舊型態與新意識的重建,裨益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