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羅密歐與茱麗葉
資料類型:新聞
作者:陳淑英
題名:「劇場頑童」王嘉明 聲身探索不息
出處:中國時報
出版地:臺北
日期:2008/5/6
語言:中文
摘要:導演對語言極為重視,苦心保留許多原劇中的黃色笑話。

卅四歲的王嘉明在劇場界被稱「劇場頑童」,他最在意的是劇場裡的聲音與身體的關係,每一齣戲都針對這個命題一再嘗試。王嘉明說:「我不是在玩實驗,我是很認真地面對被劇場忽視的─語言、聲音,與表演的關係。」

王嘉明每每推新戲,大家總期待他不知道又會玩出些什麼新的東西。他甫獲得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的《殘,。》大玩聽覺,解構愛情神話,探討現代男女劈腿盛行。他在劇中運用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鋼琴怪傑顧爾德演奏的巴赫鍵盤組曲等音樂烘托劇情,還加入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滅亡後,知名的革命歌曲《國際歌》,讓聖樂與紅塵男女的混雜對比。

不是玩實驗 在意身體聲音關係
今年的新作《侯貝多‧如戈》中,他更大玩「語言迷宮」,將中、日、英、廣東話、德、法、馬來語等語言,放在果汁機裏攪拌出新品種「外星語」。

即將在廿三日推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他則在意劇本的語言推敲以及演員的語言訓練。王嘉明認為,一般人看劇場演出,或演員演戲的時候,以為自己聽是中文、說的是中文,大家一定懂。沒想到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劇場中的語言不被講究、語言與表演的密合程度總是被忽視。

「對我而言,表演是劇場的中心。這次製作《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演員聲音和身體的訓練。」

「文字是劇場的聲音!」王嘉明表示,莎劇文字的台詞一點也不寫實,因此演員必須去面對聲帶、咬字、韻律和文字等基本而深刻的訓練。王嘉明為破除莎劇總是陷於文字翻譯,無法被適切演出的迷咒,看了幾個知名翻譯版本,並與學生反覆修改。

文字是劇場的聲音 要寫實
例如,梁實秋版寫「他們殉情之悲慘的經歷,以及雙方家長之長久的仇恨鬥爭,除了兒女雙雙死亡無法能夠平息。這便是我們的兩小時內的劇情。」

朱生豪版本譯為「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還有那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對多情的兒女殺害,演成了今天這一本戲劇。」

王嘉明等人消化後,改為「孩子們至死不渝的愛情,大人們地久天長的仇恨,導致孩子們一個個的失去生命。失去生命,失去愛情,仇恨才得以平息。這大家熟悉的愛情故事又被搬上了舞台,將用兩個小時半的時間慢慢展開。」

保留莎翁被遺忘的黃色笑話
「獸版」除了在句法結構和聲音上予以重新翻寫,還更強調:「我花很多力氣處理原劇中黃色笑話部份」。如,梁實秋版本譯,劇中人物墨枯修有段台詞:「情人,實在像一個大傻瓜,伸著舌頭東竄西竄的想把他的那根棍子藏在一個洞裡。」朱生豪版本則根本未翻譯這段。

王嘉明則譯為:「女人家真是麻煩,害人又哭又笑白目發神經。愛情這種鳥事,硬是要說穿,就是小鳥硬起來要找洞鑽!」

王嘉明表示,其實「莎翁的原劇本有很多黃色笑話,因為它既烘托世間的汙濁,也強調出羅茱的純情及討喜。」但是中譯本中,很多版本根本未加處理,一來過去社會保守,不譯可省麻煩;二來這些黃色笑話很佔篇幅,影響節奏。

不過,這次他嘗試保留這些黃色笑話,王嘉明說,世上沒有柏拉圖式的愛情,「原劇不算少的黃色笑話,其實才是襯托男女主角純情的功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