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暴風雨
資料類型:製作背景
作者:依維察‧西米奇
題名:導演的話 - 為什麼是《暴風雨》的三個理由
出處:《暴風雨》節目冊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九歌兒童劇團
日期:2012/4/20
語言:中文
摘要:導演就歷史、兒童及青少年和戲劇三個面向說明為何選擇演出《暴風雨》。臺灣的島嶼地形及歷史為《暴風雨》提供一個理想的背景,導演有信心讓年輕觀眾享受這部結合歐洲留傳的精神和亞洲傳統的戲劇作品。

為什麼是《暴風雨》的三個理由

早在 1980 年代,我對《暴風雨》這齣戲就非常熟悉。當時我是克羅埃西亞─札格拉布戲劇學院戲劇系的學生,在一個專業劇團首次扮演精靈艾麗兒這個重大角色,開啟日後我與專業藝術創作為伍的生涯。身為導演,我曾經兩度重返這部作品,每次都為莎士比亞人生的最後這齣戲深深著迷。

2010 深秋,我在臺北為九歌兒童劇團帶領演員及教師工作坊,某個特別的時刻裡我忽然回想起《暴風雨》,一個念頭突然襲擊而來─《暴風雨》是一齣關於臺灣的戲劇作品!!

極美的魔幻之島,一切美好就在這裡

「島上充滿了好聽的聲音、旋律與甜美的曲調。
有時候如千種樂器在我耳邊迴響,
有時候,我從很沉很沉的夢境中醒來,這些聲音又使我平靜的睡去。」


……一如劇中的原住民卡力班,帶我們造訪一座世外桃源,一處烏托邦。

歷史

不只是島上的原住民,島的歷史也與作品有許多呼應對照,因此輕易以真實置換虛構,甚至問道「到底是歷史為先?還是作品為先?」。歷史是《暴風雨》的序曲─而“歷史”也在戲中重複出現─兄弟放逐兄弟,篡位者放逐合法統治者,「島」成為統治者逃避的出口和避難所。歷史不斷重複,但舞台上的《暴風雨》,“歷史”在原諒和和解中圓滿落幕。作品提供一種新的可能和示範,引導我們學習以同樣的方式待人處事。作品本身與島的歷史相似,讓我再度想將《暴風雨》搬上舞台─莎士比亞戲劇就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值得臺灣的孩子們欣賞。在此,我很感謝九歌兒童劇團給我這個機會。

兒童及青少年

《暴風雨》不僅關乎歷史,也關乎未來!關乎愛與兒童及青少年,關乎我們每天在汲汲營營之中逐漸遺忘的傳統價值。普洛斯波的女兒─米蘭達,獨立特殊不受社會群眾影響的教育讓她保有純真,她邂逅愛、探索愛、勇敢愛、大聲歡呼「美麗新世界」!這正是給所有欣賞這部作品的孩子的訊息─美好的大千世界正等著你們,請無所畏懼踏進其中。世界並非黑白分明,不純然美好,也不是只有低劣和醜陋;世界不僅塗了粉紅和淡藍色彩,也存在許多稱之為「成長」的課題必須學習面對、接受。但是,請提起勇氣!《暴風雨》對孩子們訴說了關於「成人世界」的實話,也同時為他們提供解決之道─愛與誠實,這遠遠贏過謊言和反叛。

戲劇

身為藝術家,我們深信不疑《暴風雨》是戲劇,是能夠呈現給孩童欣賞的演出,是可以療癒人心和社會的藝術創作。普洛斯波是戲的導演,透過心意相通的精靈艾麗兒領導一群演員演出。他像操偶師拉著所有控偶絲線,依心意完美操作生命中最後一場表演。有趣的是,戲裡的「魔幻之島」就如劇場本身,計畫發生事件下午二點到六點登場,這正式許多劇場節目演出的時間,一如在英國倫敦環球劇場演出的《暴風雨》。

近二年,我頻繁造訪亞洲。臺灣、中國大陸、香港…還有其他許多國家。在旅遊與工作期間,對於包括偶戲和京劇在內的亞洲傳統戲劇深深著迷。因此與九歌合作的《暴風雨》,我決定在舞台上置入跨文化對話,同時深信這樣的融合將會誕生另一種美麗、一種原創性的新東西,啟發所有兒童及青少年觀眾們的心。

我真心相信現在的兒童及青少年,也會像莎士比亞時期的觀眾一樣接受他的作品,以相同興奮的心情接納、享受這齣戲。我們的孩子值得最好的,而比莎士比亞更好的,只有莎士比亞!

期待你們享受這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