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針鋒對決
資料類型:劇評
作者:于善祿
題名:評果陀劇場《針鋒對決》
出處:LULUSHARP
出版單位:PCHome 個人新聞台
日期:2009/1/14
語言:中文
摘要:作者對兩位主角持中性偏負面評價,對其餘多數演員則表示肯定,並認為本劇的主題核心和人物性格掌握有加強的餘地。

時間:2009 年 1 月 10 日,週六,晚上 7 點半
地點:城市舞台
演出:果陀劇場《針鋒對決》

既然是「針鋒對決」,就先從兩位主角談起。Othello 由李立群飾演,為了要顯示他是北非的摩爾人,按照過往數百年莎劇扮演 Othello 的慣例,李立群也必須塗上特殊的黑皮膚妝,當然,如此一來,臉部許多細部的表情線條就很難被台下的觀眾看清楚,在表演上,李立群採取了較為誇張的聲音和肢體動作,以呈現 Othello 疑心病重、醋勁大發以及恨意殺機等不同層次的情緒。只是坐在台下一樓 19 排座位的我,看久了這樣的表演詮釋法,實在是越看越不舒服,總覺得李立群的表演能量怪怪的,似乎只是用了兩分的力氣,但充填出來的卻是十分的情緒,並不是游刃有餘的那種悠遊舞台,而是有點油滑做作,甚至讓人覺得他在對特寫的鏡頭表演,而非對劇場的觀眾表演。

相對於李立群,金士傑的 Iago,則是徹頭徹尾的大壞蛋,標準的兩面人,不過在金士傑的表演詮釋下,我比較難感覺到 Iago 的兩面性,大約只有 Iago 的計謀策劃這部分是被掌握地比較好的,而自始至終,也就只有如此(當然,和 Iago 這個角色的功能性大於性格發展性絕對有關)。不容易。

節目單的封面有句試圖描述 Othello 和 Iago 關係的字句:「男人與男人之間肝膽相照的情誼與切膚之痛的背叛」,不論是從劇本或是從演出的角度,我其實都感覺不到這兩人之間有什麼「肝膽相照」之情,有的只是 Othello 的識人不清,有的只是 Iago 的機關算計。這個演出,在台詞上花了不少修編的工夫,可以看得出來,抓的主要還是情節線和人物線,目前所完成的,基本上是讓原來的劇本可以立體出來,讓現代台灣的觀眾比較容易下嚥;但是在情節線裡的主題內涵核心和人物線裡的性格掌握,我覺得還有加強的餘地,也許那部分是比較屬於文學性的,和導演所要強調的劇場效果性可能有點扞格。

另外,將原劇《奧賽羅》詮釋為 Othello 和 Iago 的「針鋒對決」,似乎也有待商榷,畢竟 Othello 和 Iago 在劇中其實是處於「資訊不對等」的狀況,基本上都是 Iago 在設局挑撥與搧風點火,真正有「對決」的意味,大概要到了最後一場戲才出來。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主要還是處於一種對 Iago 憎惡、對 Othello 斥笨、與對 Desdemona 百般憐惜的糾結情感當中。

由蔡燦得來飾演 Desdemona 的確恰如其分,倘若找來果陀劇場長年合作的顏嘉樂,或近年有所合作的錢帥君,效果可能就會減色。在外型與特質上,顏嘉樂較為聰佼稍豔,錢帥君較為迷糊,而蔡燦得則顯得端正無邪(至少她這次所飾演的 Desdemona 看起是這樣子),在表演的詮釋上,不致於讓人只會將其當做「花瓶」(這是 Desdemona 在劇本中的基本功能)來擺,在那之外,總覺還有點什麼在角色裡頭,這就讓人對 Desdemona 更覺憐惜。

至於呂曼茵所飾演的 Emilia,基本上富有正義感,不過前面也是被老公 Iago 矇在鼓裡,直到最後東窗事發,Emilia 為舉發 Iago 的罪行而大義滅親,不懼犧牲;只是呂曼茵在最後一場戲的表演能量與音量似乎衝得太高、太爆了,感覺有點突兀。

其他幾位角色,像是何戎的 Cassio、鄧志鴻的 Brabantio、舒宗浩的 Roderigo、張詩盈的 Bianca 和巨砲的 Montano,基本上都算稱職,也有畫龍點睛之效。

在技術與設計上,音效、燈光和舞台都比較跳出,表現性較高,可能就是要凸顯整個就是一齣戲,一齣 Iago 所精心擘劃的戲(你看他走在那燈光所做出來的西洋棋盤上,老謀深算、詭計多端的樣子),虛情假意,但害人之心卻真,最後導致 Roderigo、Othello、Desdemona、Emilia 連續死亡的悲劇。相較而言,服裝就比較四平八穩,沒有搶戲之虞。